2025年,我们迎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八十年前,无数先辈以血肉之躯守护民族存亡;八十年后,新时代的传承者们以各自的方式延续着"守护生命"的担当。在中医药领域,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导师、知名中医专家吴步炳老师,用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与创新探索,书写了一部中医药传承创新、服务基层的生动篇章,让千年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。
扎根临床:铸就特色诊疗体系,传承中医经典智慧
作为中医药文化的坚定传承者,吴步炳老师始终将"传承经典、守正创新"作为从医准则。自1982年入伍从医至今,他深耕临床四十余载,系统继承全国26位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,先后拜师刘恒均、张有生、丁泽民等中医名家,潜心钻研并写下10多万字临床笔记,逐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疑难病症诊疗体系。
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领域,吴老师创新性提出"清调固三阶段疗法",将中药口服与灌肠相结合,形成"外切内注新疗法"等特色技术。其研发的"珍龙肠炎散灌肠液"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研究技术,于2025年4月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"优秀创新健康技术案例",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成果。该疗法通过"清热解毒、化瘀祛腐—调补肝脾肾—固本培元"的阶梯式治疗思路,已使众多患者重获健康,其中1994年收治的湖北慢性结肠炎患者陈某,经三个阶段系统治疗后痊愈,随访二十余年未复发,展现了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。
在理论传承方面,吴老师主编《中国特设医疗新技术》《中西医结合杂症治要》等医学专著5部,发表学术论文21篇,将临床经验上升为理论体系。其"中药口服结合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"荣获全国科学研究成果管理中心一等奖,"外切内注新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"获军队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,为中医药理论创新作出重要贡献。
守正创新:融合现代科技理念,拓展中医药服务边界
面对新时代健康需求,吴步炳老师坚持"传统不泥古,创新不离宗",积极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。他率先将穴位埋线、药物注射等现代中医外治疗法与经典方药结合,在过敏性哮喘、不孕不育等疾病治疗中取得突破。2011年,北京18岁过敏性哮喘患者张某,经"膻中穴埋线+曲池穴注射+醴泉饮加减"综合治疗月余痊愈,随访至今未复发,开创了过敏性疾病中医治疗的新思路。
在疑难杂症诊疗领域,吴老师建立起"辨证施治+心理疏导"的双轨模式。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,他创新采用"疏肝理气、养心安神"方药结合情志疏导,成功治愈多例重度抑郁病例。2018年,北京患者罗某因产后抑郁出现幻听幻觉及暴力倾向,经半年中医药调理与心理干预后完全康复,重建幸福家庭。这种"身心同调"的诊疗理念,拓展了中医药在精神心理疾病领域的应用空间。
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高级人才,吴老师积极拥抱现代信息技术,通过多点执业、远程会诊等方式扩大服务半径。在通州玉桥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期间,他为不孕不育患者李某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,通过数月中医药治疗帮助其成功受孕,展现了中医药"简、便、廉、验"的基层服务优势。
普惠基层:践行医者初心使命,让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
"中医文化的传承必须扎根于群众",这是吴步炳老师始终坚守的信念。作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基层服务分会常务理事,他四十年来坚持深入基层,将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。从解放军某部卫生队队长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诊专家,从军营到地方,从江西九江到首都北京,他始终以"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人民得健康"为宗旨,累计服务患者超10万人次。
在基层诊疗中,吴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、多发病及疑难杂症,尤其在胃肠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皮肤病、肿瘤康复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。其诊疗范围涵盖胃病、肝病、肾病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不孕不育、HPV阳性、甲状腺结节及各种癌症康复治疗等30余类疾病,用精湛医术解决了大量基层群众"看病难、看病贵"问题。甘肃肾病患者仝某某,在京求医无果后经吴老师中医药调理数月痊愈;天津胆囊癌肝转移患者赵某某,经三年中药治疗实现临床康复,生活质量显著提升,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中医药"治未病"及慢性病管理的独特价值。
作为全国名中医传承项目《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和肿瘤疑难杂症》负责人,吴老师积极承担人才培养责任,通过"师带徒"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20余名,定期开展社区健康讲座,编写科普资料,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。其事迹被《人民海军报》《江西日报》等多家媒体报道,入选《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》《现代名医大典》等权威典籍,成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标杆人物。
军魂铸医魂: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
1963年出生的吴步炳老师,1982年12月应征入伍,在海军部队服役期间先后被评为"海军优秀青年""海军后勤部优秀共产党员",4次荣立三等功,其"学雷锋先进个人""拥政爱民先进个人"等荣誉称号,彰显了军人本色与医者仁心的完美融合。从军营卫生队队长到社区医疗服务一线,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将"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"的宗旨融入每一次诊疗服务。
在四十余年从医生涯中,吴老师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、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难治病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等20余项社会职务,身兼数职却始终保持初心。他常说:"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,不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,而是看他跌倒谷底的反弹力。"这种不畏艰难、勇毅前行的精神,正是对80年前革命先辈抗争精神的新时代诠释。如今,已过花甲之年的吴老师仍坚持每周出诊6天,平均每日接诊患者30余人次,用行动践行着"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"的医者誓言。
经典病例分享:
病例1:陈××,男,43岁,湖北省武穴市人,1994年04月16日就诊。腹泻伴脓血粘液便一年半。时期曾有多次痢疾发作病史,年前突然腹泻,大便日解5~6次,带有脓血,夹杂粘液,便时小腹疼痛、里急后重,曾到多家医院诊治,收效欠佳,而来我部住院就诊。刻下:大便日解3-4次,带有粘液、少量脓血、腹部隐隐作痛、胀气不适、饮食欠佳,全身乏力,身体消瘦,小便正常,夜卧尚安,舌质偏淡红,苔薄白微黄,脉濡弱。在某医院做结肠钡剂灌肠造影提示:慢性结肠炎。诊断: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。中医辨证:脾虚夹湿、兼有气滞血瘀。治法:健脾利湿、行气化瘀。采取中药口服和灌肠同时进行,将治疗过程分为“清”、“调”、“固”三个阶段。口服基本处方:黄芪30g人参12g薏苡仁30g苍术15g厚朴15g炒山药15g白芍15g炒白术15g陈皮10g柴胡12g升麻12g神曲12g甘草10g。在第一阶段方中加入黄连12g白头翁15g桃仁12g以清热解毒、化瘀祛腐,服药14剂后,大便日解1~3次、大便带有脓血粘液明显减少、无明显腹痛;在第二阶段方中加入香附15g广木香10g补骨脂10g芡实30g重用炒山药30g白芍30g以调肝脾肾的功能,服药20剂后,患者大便日解1~2次、临床症状消失;在第三阶段继续服用基本处方月余,以巩固疗效,同时嘱咐患者防止过度疲劳、精神刺激、禁食生冷辛辣制品。灌肠方药由黄芪、白芨、苦参、地榆、金银花、黄柏、黄连、浙贝母、三七粉等中药组成,制成中药煎剂,每晚灌肠一次,每次灌入中药煎剂药液80~150ml为宜,至第二阶段口服中药结束为停止。经上述治疗后,病获痊愈,随访至今没再发作。
病例2: 张×,女,18岁,北京市朝阳区人,2011年10月18日就诊。两年前坐自家购买的新车后出现胸闷、憋气、气短,继之发生喘息,遇春夏之交或到学校上课后病情加重。喘息不能平卧、咳嗽、吐痰不多,曾到多家医院诊治,收效欠佳,又到某医院变态(过敏)反应科诊治,确诊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,给与抗过敏等治疗病情也不能控制,经熟人介绍而来我部门诊就诊。来前经某医院化验血、尿、大便和大生化均无异常,胸透两肺纹理清晰、心肺正常。刻下,患者胸闷、憋气、喘息,咳嗽不甚、无咳痰,伴有心慌、全身乏力、睡眠欠佳,大小便正常,舌淡红、苔薄白,脉濡细。诊断:支气管哮喘。中医辨证:肺脾气虚、肺失肃降。治法:(1)取膻中,双侧定喘、肺俞穴埋线;(2)取双侧曲池、足三里穴药物注射;(3)中医给予补肺健脾、宣肺平喘。方名:醴泉饮加减。处方:玄参30g炒山药50g炒白术15g代赭石(先煎)15g厚朴15g川楝子12g法半夏12g生晒参10g牛子15g杏仁15g苏子15g补骨脂15g甘草10g黄芩12g桑白皮15g。服药7剂后病情缓解,发作持续时间缩短,胸闷、憋气已无。上方去黄芩加百合15g继续服用月余,病获痊愈,随访至今没再发作。
病例3:李某、女,35岁。经熟人介绍于2017年底来医院就诊。结婚后数年不孕不育,先后在老家和北京多家医院就诊,经中西医治疗无效,并且北京某医院告诉她,双侧输卵管严重堵塞,不可能自然受孕。当时患者悲观失望情绪低落,在和表弟聊天时提及此事,表弟一边安慰一边给她介绍自己和爱人结婚后两年多不孕不育,经服用中药治疗调理后喜得贵子的经过(那时我还在部队工作),患者以半信半疑、思前顾后的心情找到我。当时医院看病需要定点,医院还没有医保,好在我是多点执业,所在的通州玉桥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定点,年关也要来临,为了让患者少花钱,我说:你还是把你的医保卡定点改在玉桥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,新年后安安心心的服药治疗调理半年,行就行、不行我也无能为力,你思想上要有所准备啊!!新年后患者如期过来就诊,刻下疲乏腰酸,畏寒、肢体发凉,饮食正常,二便通畅,月经不调、量少色暗,伴有经前乳房胀痛,少腹隐隐作痛,舌苔薄白,舌质淡红,舌边齿痕,舌下脉络瘀,脉细涩弱。给于辨证施治、立法处方,所以用方药请参考(图片三)。经过数诊治疗调理数月,患者突然停经数日,自己做尿妊娠试验,明明显示已经怀孕了,也不自信,还把结果发给我看看,我也很高兴恭喜恭喜!!又因患者年龄偏大,妊娠反应等情况比较明显,能解决的我就给予解决,不能解决的我就请教原通州红旗医院妇产科的张主任 (这里要谢谢她多年来的给我的解惑帮助),终于患者铠甲喜生贵子。
病例4:吴老师战友的母亲赵某某、女、47岁,天津蓟县。2015年患胆囊癌肝转移,当时战友非常着急,蓟县人民和天津肿瘤医院都告诉他没希望,最多也就两三个月、半年左右了,后来经吴老师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调理三年,现在人生活的很好,身体很硬朗。
病例5:董××,男,38岁,北京市人。2020年9月6号就诊。患者一年半以来反复发作下腹部疼痛、腹胀,肠鸣、肛门坠胀、里急后重,大便日解数次、糊状或者稀溏、或者先干后稀,带有粘液脓血便,全身乏力,偶有胸闷、头晕、两胁胀痛,呃逆等不适。还有脂肪肝、胆结石、食管炎、非萎缩性胃炎、十二指肠球炎等疾病。先后在北京几家三甲医院诊治,确诊为慢性结肠炎,治疗效果欠佳,后经北京某三甲医院著名肛肠专家李东冰教授介绍找到吴步炳老师,经过吴老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,给予中药灌肠和中药口服治疗数月痊愈至今没有复发。
病例6:仝某某、女、42岁、甘肃天水人。2023年3月14号就诊。患者在乘火车的旅途中突然面部浮肿,样子非常可怕,先后到北京两所著名某大医院诊治。都说是肾病,要进一步检查,好几天了不见好转,患者双足水肿逐渐加重,还有腹水,气短、腹部胀满,行走坐下都有点困难。患者的表姐曾经因为患有严重肝病、高血糖等疾病找过吴步炳老师、经过中医中药治疗调理就痊愈了,所以她劝小仝患者不要到处去看了,尽快过来找吴老师看看中医吧。小仝患者经过吴老师中医辨证施治、中药治疗调理、以及精心耐心的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难问题,治疗调理数月痊愈至今没有复发。
病例7:罗★、女、31岁。北京人。就诊于2018、06、03日就诊。这天下午患者来到诊室,她很有礼貌的说:想和吴大夫单独说一说,你们(其他患者)先出去一下。她患产后抑郁症已经快半年了,去了几家医院治疗也不见好转,时常烦躁不安、恐惧、暴力,有时候还有幻听幻觉、让我摔自己的孩子,开车时让我撞树,在单位倒个开水让我去浇同事等可怕的行为。但是她又知道这些都是抑郁症引起的、总能控制住,不过她很痛苦……说着说着患者哭了,哭的很伤心……是单位同事介绍让她找我的,请我给予中医中药治疗调理,她感激不尽。我说:我尽我所能给你治疗调理,既然西医西药没有疗效,你的孩子又要吸奶,你就不用再用西药好了。给于望闻问切,辨证施治实话实说她是我行医以来遇到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一位。给予立法方药数诊,患者病情稳定,每次患者就诊时,除了四诊并用辨证施治外,更多时间用在和患者沟通上,经过半年多的治疗调理,患者痊愈而终。电话随访患者至今没有复发、家庭幸福美满!!题外话,问她现在政策这么好,怎么不要二胎呢?回答:怕复发,不敢回首、不敢要了。
病例8:赵★★、女、32岁。北京人。就诊于2024、05、28日就诊。患者自我介绍说是北京某三甲医院的护士,因产后患者抑郁症,加上新冠疫情,看到病人一个个离去,同事们一个个倒下,自己的病情越来越严重,时常烦躁不安、妄想、轻生、恐惧等,目前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了,苦不堪言。邻居说她多年抑郁症被我治疗好了,介绍她来的。当天陪她看病的还有她的父亲和爱人。我说:我们这里庙这么小,你们医院那么大,神经内、外科都有,为什么不找本院专家给看看呢?她说:他们不看还好,用药后全身抽搐、都打哆嗦,开的药也不敢再服用了,家人非常担心害怕和无奈
经四诊并用、辨证施治,开方用药,经过共来面诊四次,病情稳定,已经恢复正常工作了,提出能不能通过微信开方在本院抓药继续巩固治疗调理一段时间,当然可以啦!耐心和患者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呀!付出就有收获,微信随访患者,至今精神状态非常好。
结语:岐黄薪火照前路,守正创新谱新篇
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,吴步炳老师的从医之路,正是中医药人"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"的缩影。他以军人的坚毅守护健康,以学者的严谨传承经典,以创新的勇气拓展边界,以仁爱的胸怀服务基层,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。
从《黄帝内经》的千年智慧到"珍龙肠炎散"的现代创新,从传统汤药到穴位埋线技术,吴步炳老师用四十余年实践证明: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,更是守护人类健康的重要资源。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征程中,正是无数像吴老师这样的中医药工作者,以"春不语却温暖世界,花不言却芬芳人间"的奉献精神,让中医药这一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,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着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。
正如吴老师所言:"成为一名大夫,就应该心怀博爱,所作所为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。"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,跨越时空与80年前的先辈精神遥相呼应,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脊梁。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今天,吴步炳老师的事迹将激励更多后来者,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、为人类健康福祉不懈奋斗。